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回流焊过PCB板时金手指与焊锡生长反应

在SMT回流焊焊接工艺中,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与生长是影响焊点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当锡铅焊料(Sn-Pb)与铜基材接触时,在界面处会发生复杂的冶金反应,主要形成两种锡铜金属间化合物:靠近铜侧的Cu3Sn(ε相)和靠近焊料侧的Cu6Sn5(η相)。这些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和生长动力学直接影响焊点的机械性能和长期可靠性。

PCB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jpg

一、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

随着IMC层增厚,焊点可靠性面临多重挑战:

(1)机械性能劣化:IMC的硬度(HV300-500)远高于焊料(HV10-20),但断裂韧性显著降低

(2)热机械疲劳:由于CTE失配(铜17ppm/°C,Sn-Pb25ppm/°C,Cu6Sn516.3ppm/°C),在温度循环中产生应力集中

(3)脆性断裂:厚度超过5μm时,IMC层容易成为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路径

二、工艺控制要点

为抑制过度的IMC生长,需优化以下工艺参数:

严格控制回流曲线:液相线以上时间(TAL)应控制在30-90秒

峰值温度不超过焊料熔点30-40°C

对于双面板,第二次回流时需考虑第一次回流形成的IMC影响

返修工艺应限制局部加热时间和温度

三、失效分析技术

常用的IMC表征方法包括:

金相切片分析(SEM/EDS)

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

聚焦离子束(FIB)纳米级观测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晶体取向分析

四、新型解决方案

针对IMC问题的最新研究方向包括:

开发低温焊料(Sn-Bi,Sn-In系)

采用纳米复合焊料(添加Ni,Co等纳米颗粒)

优化表面处理工艺(如ENEPIG)

开发新型阻隔层技术(如石墨烯涂层)

通过深入理解IMC的生长机理并优化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提高电子组件的长期可靠性,特别是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领域。

分享到